怎么识别土壤“酸了”还是“碱了”?
2017-12-06 16:59:17
土壤的pH值对于植物生长至关重要。大多数农作物都会在中性即pH值等于7或微酸性土壤中茁壮生长。而pH>9.0或<2.5(过酸过碱)的情况下,大多数植物都难以生长。因此,了解土壤酸碱性,科学调节土壤酸碱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。
如何辨别土壤酸碱性?
1、通过土源判断。山林中的土壤,沟壑的腐殖土,一般是黑色或者褐色的土壤,比较疏松,肥沃,通透性好,是非常好的酸性腐殖土。
2、通过土壤颜色判断。酸性土壤一般颜色较深,多为黑褐色,而碱性土壤颜色多呈白、黄等浅色。有些盐碱地区,土表经常有一层白色的盐碱。
3、通过手感判断。酸性土壤握在手中一般是软软的,松开后土壤容易散开,不易结块;碱性土壤握在手中感觉挺硬实,松手以后容易结块而不散开。
4、通过浇水后的状态判断。酸性土壤浇水以后下渗较快,不冒白泡,水面较浑;碱性土壤浇水后,下渗较慢,水面冒白泡,起白沫,有时表面还有一层白色的碱性物质。
1、降水量大而且集中,淋溶作用强烈,钙、镁、钾等碱性盐基大量流失,是造成土壤酸化的根本原因。
2、施石灰、烧火粪、施有机肥等传统农业措施的缺失,使耕地土壤养分失衡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。
3、长期大量施用化肥是造成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,例如长期施用尿素也会造成土壤酸化。
这种酸性土壤,会影响土壤中生物的活性,改变土壤中养分的形态,降低养分的有效性,促使游离的锰、铝离子溶入土壤溶液中,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。
1、土壤酸化抑制根系发育。土壤酸化可加重土壤板结,使作物根系伸展困难,发根力弱,缓苗困难,容易形成老小树,老僵苗,使根系发育不良吸收功能降低,长势弱,产量降低。土壤酸化会加重农药浪费:因为酸化土壤中植物长势减弱,抗病能力降低,易被病害侵染,不得不增加施药量。
2、土壤酸化可导致大部分中、微量元素吸收利用率很低。土壤酸化导致肥料流失严重,肥料利用率不足30%。土壤酸化不单使70%的氮素流失,同时也会使60-80%的易生成不溶性物质的磷钾成份吸收不了,加上酸性导致根系生长弱及养分自身吸收利用率低,其结果导致大量使用化肥,作物却生长缓慢,病害多,产量低,品质差,造成投入增加,效益却大幅度降低。
3、土壤酸化可导致作物营养不良,缺素症严重。如苹果苦痘病、红点、根瘤、丛叶、花叶、果锈病及梨铁头、斑点、鸡爪印等缺素症及病毒等病频繁发生。树势抗逆力弱,容易受病菌侵蚀,用再好的药也控制不了病害的发生!免疫力差,抗逆性弱,病害爆发。由于土壤酸化,改变了土壤微生态环境,使根际有害微生物在酸性条件下大量繁殖,且这些病害控制困难。
4、土壤酸化可导致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变化。如细菌个体生长变小,生长繁殖速度降低,如分解有机质及其蛋白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芽孢杆菌,放线菌、甲烷极毛杆菌和有关真菌数量降低,影响营养元素的良性循环,造成农业减产。特别是酸雨可降低土壤中氨化细菌和固氮细菌的数量,使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能力下降,对农作物大为不利。
酸化土壤的综合治理
1、施用石灰,调酸补钙。施用石灰,一调酸二补钙,调节酸碱,可以增加养分的有效性,所以,调酸(施石灰)就相当于施肥。秋收后,把地里的秸秆杂草收拾干净,每亩撒生石灰100公斤,翻耕,钯匀。
2、熏制火粪,一举多得。用地里的秸秆和天边地角的杂草熏制火粪,也是治理土壤酸化的有效措施。火粪呈碱性,含钾较多,有调节土壤酸碱度和补钾的作用。
3、施有机肥,平衡酸碱。有机肥有极大的缓冲性,有调节土壤酸碱度的作用,长期施用,可以平衡酸碱,培肥地力。覆盖栽培,减轻淋溶。在农业生产中覆盖栽培(地膜覆盖和草覆盖),可减轻降水对土壤的冲涮,降低土壤中碱性盐基的淋溶。
4、测土配方,精准施肥。按土壤按作物需求进行测土配方施肥,降低化肥的施用量,能有效的防治土壤酸化,施用氮肥时,选择碳酸氢铵,2.7公斤碳酸氢铵相当于1公斤尿素。
5、及时发现,综合治理。当发现作物因酸化而生长发育不良时,可用以下方法处理:叶面喷施芸苔素4781等植物营养调节剂,同时用1:1的沼气水淋蔸。叶面肥喷施植物营养剂和硼锌还要及时补钙。撒石灰,一蔸一把,围蔸撒,然后蓐草。
土壤表层碱性盐逐渐积累、交换性钠离子饱和度逐渐增高的现象。造成土壤碱化的原因主要是大量使用氨态氮肥,导致土地PH值上升。土壤长期碱化后就会形成盐碱地,盐碱地不适合种植任何作物。
如何改良碱性土壤?
PH值大于7的土壤为碱性土壤,我国北方地区碱性土壤较多,此外,由于常年大量使用化学肥料,很多大棚内的土壤频频出现“红霜”、“白碱”,这都是土壤偏碱的症状。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改善土壤状况。
首先,大量增施有机肥的同时,掺拌绿肥或松针土。有机肥能有效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,建议菜农大量使用,每亩施25-30方。而拌绿肥和松针土,是改良碱性土壤的快捷有效方法。绿肥和松针叶土是由杂草、腐烂的松柏针叶、残枝等枯落物堆沤而成,呈较强酸性。一般在碱性土中掺入1/5-1/6的绿肥或松针土,即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。
其次,配施的磷肥改用磷酸二铵或过磷酸钙。碱性土壤施用磷酸二铵和过磷酸钙使用效果很好。而在追施肥料过程中,尽量施用生理酸性肥料,如硫酸铵、硫酸钾等,这些肥料可中和土壤。
再次,应用碱性土壤改良剂。研究表明,石膏或磷石膏为主的土壤改良剂应用到碱性土壤效果明显。这种碱性土壤改良剂,其组成主要包括石膏、尿素等。这种利用作物秸秆混合石膏等,把化学改良和物理改良结合起来的方法,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板结,效果显著。
另外,在实施以上三项措施时,需注意施用深度。一般底肥应施到整个耕层之内,即15-20厘米的深度。对于有机肥、氮肥、钾肥、微肥,可以混合后均匀地撒在地表,随即耕翻入土,做到肥料与全耕层土壤均匀混合,以利于作物不同根系层对养分的吸收利用。磷肥由于移动性差,且施入土壤后易被固定而失去有效性,所以在底施时应分上下两层施用,即下层施至15-20厘米的深度,上层施至5厘米左右的深度。上层主要满足作物苗期对磷的需求,下层供应作物生长中、后期的磷素营养。